與高鐵競爭航線自主定價
新的《通知》還提出,對部分與地面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形成競爭,且由兩家(含)以上航空公司共同經營的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票價由實行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航空公司可以根據市場供求情況自主確定票價水平,至少提前7日向社會公布,并通過航空價格信息系統抄報民航局、國家發展改革委。
《通知》公布了31條定價權回歸航空公司的具體航線目錄,包括廣州-長沙、廣州-武漢、鄭州-北京、大連-哈爾濱等。記者發現,這些航線均是受京廣、京滬、哈大等高鐵沖擊嚴重的中短程航線.
以廣州-長沙為例,記者7日查詢11日開行的高鐵車次尚有八班有座,最便宜的二等座票價為314元,同日的機票最低只需300元(不含稅費),但在時間選擇上不如高鐵豐富。
未來如果這些航線的票價進一步放低,是否能為航空公司挽回客流?長期往返廣州長沙之間的生意人劉先生表示,在機票價和高鐵票價相當的情況下,他更傾向于選擇高鐵,因為高鐵票退改簽的靈活性更大。
短期內機票價格不受影響
對于新《通知》,多家航空公司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喜憂參半:喜的是航空公司終于對票價拿回更多“話語權”,憂則憂在擔心引發行業內的惡性價格戰。
新的《通知》下發后,記者查詢分析四大航(國航、南航、東航、海航)官網機票數據,并未見有明顯浮變。一位不愿具名的航空公司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由于11月值民航淡季,機票打折已經很厲害,新的政策效果顯現還有待時日。也有航空公司人士接受采訪時“抗議”:取消定價下限的同時應該上調基準票價,因現行的機票定價依據是在2004年政府根據航空運輸的社會平均成本、市場供求狀況、社會承受能力確定的,近年來無論是航油成本還是人工成本都大幅上漲。
不過,對長期靠低價吸引消費者的小航空公司來說,新《通知》則無異于一劑強心劑。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武安表示,這是里程碑式的重大變革,對旅客來說也是一個利好消息。下浮限制取消后,航空公司將根據淡旺季自主確定票價水平,淡季時可能會投放更多的低價票來刺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