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流浪乞討人員中存在行騙現象,王昌倫認為,這個現象核心是城市管理問題,不是救助問題,公安、城管要對這些人采取打擊處理。王昌倫表示,法規規定,救助對象包括符合自身無力解決食宿、無親人投靠、不享受低保五保和正在街頭流浪乞討度日這四個條件。但實際覆蓋范圍更廣,“比如由于尋親不遇、錢包被偷、被搶被騙等原因出現臨時生活困難的,也都納入了救助范圍,但我們會核實基本情況”。
目前救助站只能滿足食宿、返鄉等基本需求,與流浪乞討人員需求存在差異,王昌倫表示,下一步將引入專業社會力量,為他們提供心理咨詢、職業技能培訓、康復治療等專業服務。目前已經開始了試點和探索,豐臺區救助站和一個保安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救助站里20多歲、身體健康的,會向保安公司推薦。王昌倫表示,下一步會推廣這種模式,讓更多機構參與。
新聞內存
本市救助站日均住2500人
北京有多少流浪乞討人員?王昌倫表示,流浪乞討人員流動性比較大,難以精確統計數量,“但一年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為17000人次,目前每天在我們各區縣救助站以及其他救助機構里接受救助的為2500人左右”。而對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也是工作重點,王昌倫表示,每年北京救助流浪精神病人5000到6000人次,“發現他們后,會把他們送到全市定點醫院昌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王昌倫介紹,流浪乞討人員主要集中分布在三類地區:西單等繁華商業區、火車站和橋梁涵洞,“包括這次媒體報道的井里”。
隨著冬季氣候變得寒冷,流浪乞討人員面臨凍傷凍死的危險,王昌倫表示,每季度救助的流浪人員差不多都是4000多人,冬季略少。“冬季很多人就到南方去了,但救助站工作力度會加強,現在到明年3月,我們展開了寒冬送溫暖專項行動,會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