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轉方式鼓與呼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遲福林
這5年中,我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的改革作為自己參政議政的重點
作為一名從事經濟改革研究的全國政協委員,在這5年中,我把以推動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的改革作為自己參政議政的重點。5年來,我的提案、大會以及分組發言的主要內容,大都圍繞這一主題展開。
發展方式轉變的突出問題到底是什么?隨著歐美主權債務危機的發酵,歐美市場的萎縮是中長期的趨勢。在這個特定背景下,幾年來我一直呼吁,“十二五”能不能初步實現由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型,這既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成敗所在,也是改革攻堅的重點所在;既影響短期宏觀經濟穩定,又決定著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一再說明,長期依賴投資出口驅動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沒有消費需求支撐和引導的投資,在保短期增長的同時,會給中長期的增長積累更多的結構性矛盾。5年來,我每年都向全國政協提交與擴大內需直接相關的提案。比如2009年的《依靠改革擴大內需的建議》、2010年的《以發展方式轉型為主線布局“十二五”改革》、2011年的《建議把民富優先作為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政策目標》、2012年的《加快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
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和重點是能不能有效推進政府轉型,改變目前相當普遍的增長主義政府傾向。這種增長主義的政府傾向,以追求GDP為首要目標,以擴大投資規模為重要途徑,以土地批租和上重化工業項目為主要任務,以資源配置的行政控制和行政干預為重要手段。為了更好地研究政府轉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作用,我參加了幾次包括全國政協組織的相關調研活動。我從調研中更清楚地看到,這幾年,政府職能轉變取得一定成效,但遠沒到位。突出表現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某些行政干預手段有常態化的傾向;地方層面的增長主義政府傾向有增強的趨勢。5年中我做了兩次全國政協大會發言,都把政府轉型與改革作為建言獻策的重點。在2008年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我以《推進新階段改革的三點建議》為題作大會發言,提出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重點推進全面改革;2011年的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我作了《推進以政府轉型為重點的發展方式轉變》的大會發言。發言中有的觀點和建議,引起委員們的共鳴。
“冒傻氣”只為了一個好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 王興東
我的“傻氣”是在人民政協里熏蒸出來的,言不逆耳不為諫,諛言奉承非委員
因為我對提案的答復不滿意,去年我在政協文藝界聯組會議上,嚴肅地批評了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文聯。一時網上爆出“委員王興東當面炮轟廣電總局,現場掌聲一片”的新聞,親友看后當晚來電,責怪我在“冒傻氣”,直言犯上,為一個提案得罪主管部門,不值得。
我真是在“冒傻氣”嗎?我和張抗抗委員為繁榮影視文化產業,就影視作品的評獎,提案建議在國家級的影視綜合評獎中增設“最佳改編劇本獎”。
然而,我們連續三年的提案,廣電總局的答復是“電影‘華表獎’已設有‘優秀編劇獎’,電視劇‘飛天獎’設有‘最佳編劇獎’,既包括原創作品,也包括根據原著改編的作品,不予采納”。中國文聯的答復是“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可涵蓋最佳原創編劇及最佳改編兩個方面,因此不必進行調整。”
我不能不“冒傻氣”了!去年是本屆政協的最后一次會議,我已做了三屆委員,下屆如果卸任,這項提案必然泡湯。我和張抗抗溝通后做第四次提案,并準備做最后一搏,向政府部門領導當面討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