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現梁思成的建筑作品?
柳林附近兩座大院里的老房子最近引起了網友關注。有人在中國記憶論壇上發帖子說這是梁思成設計的建筑作品,網友北闕說,這些房子的大屋頂的確是梁思成的風格。隨后又有知情網友指出,這組建筑的設計者實際上是閻子亨。閻子亨也是水平頗高的建筑大師,曾主持設計過現在狗不理大酒店所在地壽德大樓、南開中學范孫樓等百余座大樓。
究竟誰是這一建筑群的設計者?建筑遺產保護志愿者團隊發起人穆森也特別進行了一番考證:“嚴格說柳林的這些建筑絕不是梁思成設計的。”他去清華大學查過歷史資料,50年代梁思成提出“大屋頂”的建筑風格,按他的圖紙,很多城市建造了許多類似建筑,天津就有柳林、二宮、二中心醫院等幾座大樓采用了這種風格。天津大學校園里當時建造了一批建筑,但因為天大當時也有沈理源、徐中這樣的建筑大家任教,所以在設計中沒有完全按照梁思成的圖紙,而是加入了個性風格。
50年代的蘇維埃式建筑
“這些建筑雖不是梁思成親手設計,但也仍是梁思成建筑思想的體現,仍具有保護價值。”穆森說,“在文保界‘20世紀遺產’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些建筑建設時間較短,但也體現出了它的歷史人文價值。”
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專家在中國規劃建設社會主義風格的建筑。王朔在《看上去很美》里描述了這種建筑:“每個花園后面都有一座灰白鋼筋混凝土樓房,平頭整臉肥矮敦實。樓門寬大一排玻璃門主樓還有防雨車道;窗戶很多一扇連一扇槍眼一般都是鋼框鐵架。這種風格如果一定要命名可稱之為‘蘇維埃式’,一種經過簡化的俄國款樣……”與此同時,梁思成堅持保護民族建筑,兩種觀點在爭論、交融的過程中,梁思成提出了“大屋頂”的民族風格建筑思想,認為美好的建筑至少應包括三點:美術上的價值、建造上堅固、實用方便,他提出:“中國的建筑形式,既不可任由各國工程師隨意建造,又不能用純粹中國舊式房屋牽強附會。”
墨綠色檐角飛起的大屋頂
在柳林,的確可以看到梁思成的“大屋頂”。這片房子就在大沽南路與柳林立交橋的路口西側,第一個院子的門樓上掛著“河西區結核病防治所”的牌子,大門敞開,但里面看不到人。院子里有好幾幢中國古典風格的大樓,樓頂上墨綠色檐角飛起的屋頂下,它們更像是造型簡潔的現代建筑。路東是一個更大的院子,這里是“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所在地。校區大致分為三個區域,南樓和主樓都是中式風格的建筑,這是在城中極少遇見的景致——青灰色的磚墻、白色石質的陽臺、八角形的窗口、廟宇式的屋檐,顯得既古樸又結實,長廊邊的竹林渲染出一種江南韻味。
1928年,27歲的梁思成出任東北大學建筑系主任,他上課的第一句話是:“建筑是什么?它是人類文化的歷史,是人類文化的記錄者。”柳林的這些“大屋頂”想必曾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作為一個時代的物質見證,隨著時間的延續,它的魅力也愈發顯現出來。
柳林 海河最綠的河岸
天津中心城區“一主兩副”的規劃當中,位于東端副中心的天鋼、柳林地區起到了城區與濱海新區的連接作用。柳林,這個在天津人記憶中遙遠的風情區又重新引起了人們的好奇。
有網友回憶過去柳林公園的樣子:“那里是一片荒地,有很多樹,但并不都是柳樹。還有竹林,遍地野草野花。毗鄰海河,空氣潮濕,蝴蝶、蜻蜓翩翩起舞,昆蟲和鳥兒的鳴叫不絕于耳。在綠樹綠草中,有一片建筑,那就是50年代初期政府建的第二工人療養院。依稀記得建筑群中有花園中的那種長廊相連,像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柳林的這兩個大院建于上世紀50年代,最初是天津第二工人療養院。一直住在附近“二療宿舍”的劉大爺說:“療養院一般就是針對勞模和先進工作者,一年有那么半個月時間來療養院檢查身體、看看小病,休息一段時間調養調養。”1972年,第一、二結核病防治院合并,遷到了第二工人療養院原址,更名為天津市結核病防治院。到2003年非典過后才正式搬走,大院改為高等醫專的校區。
城市記憶
梁思成 1930年的
《天津特別市物質建設方案》
梁思成與天津有過很多層面的交集,其父梁啟超曾寓居津門14年,梁思成與林徽因還曾一起考察發現了薊縣獨樂寺的歷史價值。柳林第二工人療養院的建筑也可以說是梁思成間接在天津留下的印記。
1930年,天津市政府登報征選《天津特別市物質建設方案》,梁思成、張銳所擬的方案應征獲得首選。這套方案共分為25個方面:包括道路系統規劃、道旁樹木種植、路燈與電線、下水與垃圾、六角形街道分段制、海河兩岸、公共建筑物、公園系統、航空場站、公共汽車路線等。比如其中寫道:全市道路應分干道、次要道路、林陰大道、內街及公道(市外公路)五種進行規劃,按照不同的寬度與形式進行建設。根據天津實際,梁思成與張銳提出了兩條擬建的林陰大道,一條是由天津總站(今北站)至河北大經路(今中山路),至金鋼橋折而南行,沿海河東岸,直達舊比國租界;其二由西沽近郊公園越城廂直下,至八里臺折而東行,沿馬場道,經特別一區至海河西岸。盡管因為歷史條件這一規劃未及實施,但今天看來,其理念和設計思想仍體現了極大的價值。
從灰堆到柳林
●柳林公園
柳林公園緊靠海河,據一直住在附近“二療宿舍”的劉大爺說,過去這里沒有公園,但的確沿河有一片柳樹林。80年代末改造成公園后,因為地理位置在當時比較偏僻,所以來的人一直也不是很多。因為已經荒廢了很長時間,這里被網友評論為“天津十大探險地標”,附近的大學生們還將這里作為戶外燒烤野餐的場地。柳林風景區也在規劃建設之中。
●灰堆
泛指大沽南路東南段南北兩側地區,明永樂年間便已經形成村落。1957年灰堆村民挖菜窖時發現一眼古井,從井內淘出一個陶罐、一個瓷碗、一方石硯和多枚古錢,其中有一枚較完整的“萬歷通寶”,也可以證明這眼井的歷史。灰堆南北大街是明代形成的老街,1939年以其走向命名為“南北大街”。
來源:假日100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