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設計航拍中軸線建筑的飛行路線,發現中軸線有點向左歪
但是,有一個叫夔中羽的老先生,卻在七八年前發現事情有點兒不太對勁兒。
夔中羽的姓很特別,記者也是查字典才確定了它的讀音,念“奎”。他今年已經73歲了。這位老先生不簡單,退休前是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在“兩彈一星”工程中都做出過貢獻。
2004年的時候,夔中羽為了設計航空拍攝北京中軸線建筑的準確飛行路線,拿了巨幅的《北京衛星影像圖》和《北京航空影像圖》仔細觀察。后來他回憶說,當他的目光沿著中軸線一路北上時,“不知不覺地,腦袋有點兒向左歪。”
對于有著多年豐富測量工作經驗的夔中羽來說,這一點偏離逃不過他的眼睛。他說,“因為衛星和航空影像圖都是嚴格按照測繪精確的經緯地理坐標繪制的,中軸線卻與子午線有偏離,很難相信這是由于繪圖的誤差造成的。”
在多年科研工作中養成了嚴謹作風的夔中羽特意找到了中國地圖出版社的負責人。那位負責人告訴夔中羽,其實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北京的規劃部門在測量中就發現了中軸線偏離子午線的事實。由于偏離得不太多,一般市民根本感覺不出來,這個事兒也沒有對外說。
但是夔中羽是個愛“較真兒”的人,他把這個事兒放在了心上,總想把其中緣故弄個明白。
為“立竿見影”試驗,也證明中軸線和子午線有2度十幾分夾角
夔中羽說,對于普通讀者來說,要發現中軸線偏移的事兒也不是很困難。您可以買一張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北京交通游覽圖》。圖的上、下邊線是緯線。您把地圖上、下邊對齊,左右折一下,折線要通過永定門橋,再把地圖展開。或者,您用一個大一些的三角板,通過永定門橋,畫一條垂直于上、下邊線的直線。這條折痕線或這條直線將是永定門橋的經線,也叫子午線。這時您會發現,北京中軸線與子午線不重合,而是偏西北方向。
會不會是地圖不準確呢?夔中羽說,不會。因為《北京交通游覽圖》是根據北京實測地圖編制的,也有很高的精度。
夔中羽找來了大比例尺北京地形圖。在地圖上選擇了北京中軸線上的南端永定門橋、北端鐘樓和中間的地安門十字路口中心等幾個點,進行量測。經地圖上量測作業得知:地安門在永定門北6000多米,鐘樓在永定門北7000多米;地安門向西偏離永定門子午線200多米,鐘樓向西偏離永定門子午線近300米。因此,北京中軸線與子午線的夾角為2度十幾分。
光是地圖上測量畢竟是二手資料,也許說服力還不夠。夔中羽特意在永定門城樓下向北的甬路上,做了一次“立竿見影”試驗。
他們在甬路中央設立了一根2米長的桿子。由桿子的下面,延甬路中心線向北,粘上一條長6米的黑膠帶,代表中軸線的指向。當太陽經過永定門上中天時,桿子的影子就是永定門子午線。而太陽經過上中天的時間,是在電臺播出“北京時間中午12點”的時號上,加上當地時差和當日時差改正后得到的。當然,這里面涉及到一些天文地理上的專業問題,如時區、真太陽時、平太陽時等等,我們不必深究,只需了解這個結果就可以了。
結果是,子午線影子與中軸線黑膠帶之間確實有一個夾角,這個夾角也是2度十幾分!
早在唐代中國人就會準確測量子午線,技術誤差幾乎不可能
中軸線和子午線為什么逆時針偏移了兩度十幾分之多?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夔中羽還特意研究起了北京建城史。
北京內城西城墻和東城墻均是在元大都土城基礎上,包砌城磚筑成。西直門-阜成門-復興門一線是西城墻;東直門-朝陽門-建國門一線是東城墻。東、西兩城墻均不是正南正北,均與北京中軸線平行。因此可以判定,北京中軸線偏離子午線是元朝建元大都時鑄成。北京現有的中軸線是沿用元大都時的中軸線。明朝將城南移,但中軸線方向未動;清沿用明城,中軸線也未改動。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擔任元大都“監筑”之職的是忽必烈的重臣劉秉忠。一般認為,元代中軸線是由劉和他的學生郭守敬二人主持興建的,二人皆為河北邢臺人。大都從1267年開始修建,到1285年完成,總共用了18年時間。
一個很自然的想法是,中軸線偏離子午線,是否因為700多年前年測量技術水平不高,將子午線測偏了?
夔中羽說,這不可能。如果你沒聽說過劉秉忠,你至少該聽說過郭守敬,他們可都是當時第一流的天文、數學和大地測量家。早在中國唐代,就有著名學者一行大師,為測量緯線長度而在河南很準確地測量了四個點的子午線。在河南考古復原的宋代皇城里,筆直的中軸線完全符合子午線。而同樣由劉秉忠主持修建的元上都,完全符合正南正北走向。上都建成后,大都晚了好幾年才開始修建,還是由那個劉秉忠監筑,卻將大都的中軸線測算偏離了子午線2度多,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還有人提出這樣的假設,北京中軸線由建成至今已經700多年,是否在這700多年中,地球自然狀態變化,比如歲差、級移、磁偏等等,引起了北京中軸線偏離子午線?
天文學家對此也給出了回答:不會的。地軸的變化極其微小,短短700多年時間更不會有2-3度的變化。退一萬步說有變化,地球是個整體,為什么大都的中軸線偏離了,相隔僅270多公里的上都中軸線卻沒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