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螺旋槳剝蝕之謎
105艦經過一段時間試航,回到工廠船塢進行水下部分檢查,發現兩只螺旋槳有嚴重剝蝕現象。在這樣短的航行時間里,出現如此問題,在我國造船史上是少見的。這個古怪的問題,引起軍代表和海軍裝備技術部的高度重視,海軍領導指示成立攻關小組尋找出原因。海軍副司令周希漢趕到船廠,坐鎮攻關,說要看到治理有妙方之后才回北京。正在下放勞動的701研究室設計人員袁敦壘被急電召回船廠。“螺旋槳根部發生嚴重剝蝕”這行電文不停地在他的腦海閃動,他感到出乎意料,風風火火地于第四天就趕到船廠。
當時國內外形勢都需要105艦及早出塢繼續試航,因為后續艦已開始建造,等著定型批產。袁敦壘和軍代表都心壓重石。他們詳細對螺旋槳制造、加工進行檢查,對葉片材料進行化驗。結果一切都符合標準,無可挑剔。接著,攻關小組又對螺旋槳空泡現象進行分析,從槳工作狀態看并不嚴重,軍艦航行時加了負荷,原設計用長軸包套,后來又改成了短軸包套加單臂支架,對加大流水不均勻有一定影響,但也不可能產生如此嚴重的剝蝕現象。
分析來分析去,主要原因還是空泡中有股力量襲擊著槳,而要根除這種空泡,重新設計,時間不允許,必須尋找又快又好的科學方法。他離開辦公室又轉到那艘在船塢里的護衛艦跟前,蹲著觀察,忽然他的眼睛一亮,發現護衛艦螺旋槳根部鉆有兩個小孔。他一時弄不清為什么要有這兩個小孔,莫非解決蠕旋槳剩蝕現象跟它有關?
袁敦壘把新發現告訴攻關小組,大家進行分析、計算,終于發現這兩個小孔大有文章。于是,工廠抽調最有經驗的老師傅,用銅焊進行修補,達到要求之后再進行鉆孔。經過數十個小時的連續航行,返回艦塢檢查,螺旋槳完好無損,這一重大難題又被克服了。
105艦就是這樣解決了上百個難題,排除了上千項弱點,終于為后繼艦的定型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