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在阜陽、合肥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化同步、產城一體”的工作思路,經過一年多的奮力拼搏,圓滿完成了預期的各項工作目標。
園區起步區基礎框架已經形成。園區嚴格按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推進基礎建設,在6.2平方公里范圍內實現了“七通一平”,道路全到達、全覆蓋。道路標識、交通信號、綠化景觀,已全安裝、建設完畢,達到了城市化的水平。實現了園區當年組建、當年規劃、當年建設、當年招商引資、當年企業入駐,當年形成工商稅收。
園區把土地報批和農民安置作為打造投資環境的基礎工作,努力作為。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園區報請阜陽市政府同意,就土地征用工作形成了制度性安排,簡化了程序,優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帶動了阜陽市土地報批工作的積極變化。截止目前,省政府批復園區用地3925畝。其中,工業用地1930畝;道路及基礎設施用地1528畝;商業用地255畝;安置小區用地123畝;教育用地66畝。已出讓工業用地8宗(工投、華泰、大成、拓鑫、永達、鼎鴻、金坤達、漢豐)697畝,出讓商業用地2宗(中石化加油站、華潤燃氣場站)9.5畝;正在掛牌出讓工業用地1宗(天澤業達)329畝;已辦理劃撥用地3宗(七條道路,安置小區1、2期,翡翠湖路變電站)1240畝。
園區從實際出發,合法、合規、合情地制定拆遷政策。把拆遷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維護好拆遷農民的合法權益。截至目前,共拆遷房屋1591戶,拆遷面積33.9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15萬平方米,首期7萬平方米安置房將于今年10月份竣工投入使用。
園區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招商引資當作第一要事。先后由領導干部帶隊,奔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共走訪企業200家,列出了重點爭取企業80余家。接待了中國光學光電子協會、皖北工業發展論壇、上海安徽商會、合肥企業聯合會、深圳市半導體照明產業促進會等參觀考察團隊50個,接待企業400多家來園區考察。截止目前,園區已簽約工業項目16個,商業項目5個,協議投資56億元,有14家企業在阜陽辦理了登記注冊手續,注冊資金6.645億元,有3家企業開工建設。園區努力抓好大企業、大項目、大投資,提高園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中國光電和創新科技產業基金、京東方集團等經過考察,已確定園區為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產基地。服務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園區已與安徽醫科大學、合肥百大集團商定,在園區建設安醫阜陽附屬醫院和具有現代商業理念的百貨公司。
園區把營造投資環境作為園區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阜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就規劃、建設、環保、消防、人防、國土、經貿等方面如何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享受市級管理權限進行了深入研究,達成了共識,形成了意見,確定了制度性安排。園區強調作風建設,以又好又快、合法高效服務企業為宗旨,積極主動幫助入園項目解決審批辦證等問題,不搞潛規則,努力讓園區成為來了就忘不了的投資福地。
園區認真抓好團隊建設。始終要求到園區工作的干部扎根阜陽、建設阜陽、吃苦耐勞、不謀私利。園區制定了黨工委工作制度,主任辦公會議議事制度,成立了土委會、規委會,以公開透明方式規范土地出讓、規劃報批工作,使土地、規劃等領域始終做到警鐘長鳴,合法高效,保證了園區干成事、不出事、謀大事。園區堅持“人才立區”,根據工作需要,會同阜陽、合肥兩市市委組織部,面向全國招聘了25名工作人員,有2216人報名,700多人參加考試,平均30多人競爭一個崗位,為園區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人力保證。
2013年,是園區從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招商引資、加快發展工業轉變的關鍵一年。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工業立區、產城一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進度,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努力營造更加優質的投資環境,為形成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建設宜業宜居的阜陽南部新城打下堅實基礎。全年力爭實現簽約引進項目40個,協議投資60億元以上,開工工業項目20個以上,建成投產工業項目5個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一倍,達到25億元,財政總收入超過5000萬元。
一是理順管理體制,凝聚發展共識。進一步加強與阜陽市、潁州區相關部門的對接,上半年完成園區管理體制調整,實施區域托管,4月18日下午,阜陽市召開了園區托管潁州區袁集鎮移交工作大會,自5月1日開始,袁集鎮整建制及三十里鋪鎮一部分正式移交園區托管;在規劃編制、征遷建設、招商推介、投資融資等方面,形成共同推動園區發展的合力,使園區各項工作更加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更加有利于推進項目落地和新城區建設。
二是建設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著眼于產城融合、產城互動的需要,繼續貫徹基礎設施優先,完善起步區內以道路為重點的市政工程,提升“七通一平”水平。今年將開工建設華山路、蘆橋溝等七路兩河建設;進一步加強與阜陽市、潁州區相關部門對接,圍繞項目落地、農民安置,規范征地動遷工作,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民生;按照城市化的要求,規劃建設園區公交、中小學、安徽醫科大學阜陽附院、商業新城、青少年活動中心等配套建設,進一步提高園區發展承載能力,使園區吸引人、留住人、發展人。始終重視園區生態環境,把環境保護貫徹于園區建設的全過程,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防治污染,實現宜居宜業。
三是開展招商引資,提升園區經濟。把招商引資作為園區的生命線、第一要事,多措并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阜陽、合肥的人脈資源招商引資,吸引兩地在外人才回鄉創業。緊緊盯住商會、協會,依靠他們采集信息,介紹朋友,吸引投資。利用大企業、駐外辦事處等在長三角、珠三角建立招商工作點,開展招商推介,使園區始終跟蹤產業轉移的步伐。在招引大企業、大項目的同時,注意引進培養眾多的中小企業,對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實行“一項一策”,“一企一策”,用足用活各項優惠政策,努力形成建成一批、在建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可持續發展格局。
四是打造融資平臺,增強發展活力。認真研判金融形勢和自身發展需求,進一步加大資本運作和市場開拓力度,搶抓機遇,充分利用國家金融政策,加強與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的合作,做大做強融資平臺,力爭全年新增融資4億元以上。最大限度的地聚攏資源,確保把有限的財力用在最緊要的地方,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固定資產投入,為園區建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血液”。
五是加強隊伍建設,營造創業氛圍。始終牢記艱苦創業、務實創新的使命,立足崗位、扎實苦干,打造一支扎根阜陽、吃苦耐勞、撲下身子建設園區的干部隊伍,持續提升創新創業的激情與活力。高度重視征地動遷、招投標、招商等領域的制度建設和防范監督,進一步筑牢反腐倡廉基礎,推動園區各項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奮發有為,乘勢而上,努力把園區建成皖北領先的產業園,阜陽發展的新城區。
(編輯 馬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