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城市的“另類”轉型
采訪中,康巴什的居民告訴記者,從春天到秋季,來這里居住和度假的人很多,外出散步時,經常會在馬路和草地上看到野雞和野兔出沒,我們是“人在城里,城在林中”。
然而上世紀90年代以前,鄂爾多斯生態環境很差,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占全市總面積的48%,干旱丘陵溝壑區占48%,可耕種土地僅占4%。狂風起時黃沙漫天是較為常見天氣。而今年的一項遙感測量數據顯示,鄂爾多斯植被覆蓋率達到80%。康巴什也成為全國唯一一個以城市命名的4A級景區。權威部門的調研報告指出,鄂爾多斯在庫布其沙漠改良出了大規模厘米級厚的土壤,初步具備了農業耕作的條件,創造了“沙漠奇跡”。今年鄂爾多斯獲得了國家綠化模范城市稱號。
廉素介紹,2000年以來,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893萬畝,完成生態建設投資211億元。與產業轉型同步,在內蒙古全區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劃區輪牧,讓生態自然修復。動員機關單位、廠礦企業、農牧民等各方面開展了大規模義務植樹。“轉變就是這樣來的。”
一位當地干部對記者說,鄂爾多斯一直是改革的先行先試者,最先嘗到改革的甜頭,也最先遇到改革的困惑。這一次,是一場“另類轉型”。
廉素對“另類”的解釋是,一個“國家級”的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一個生態環境非常脆弱的地區,資源開發、產業結構調整、生態建設必須同步,這是一組看似平衡不了的矛盾,但也只有一條路,就是堅定不移地通過轉型實現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
“有人這樣形容鄂爾多斯,煤炭大市幾乎看不到煤,煤是封閉開采;工業大市幾乎看不到工廠,工廠都集中在產業園區;畜牧業大市基本看不到羊,羊都在圈養。”廉素說,如果不是一開始就咬緊牙關走轉型發展的正確道路,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果。
采訪的最后,廉素對記者說,實事求是地講,鄂爾多斯仍然面臨著結構調整優化的艱巨任務,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鄂爾多斯的轉型才剛剛開始,轉型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