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講座冷清到他的簽名隨便要
自北京時間10月11日19時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塵埃落定,莫言驟然被眾人心慕筆追。這位出生在山東高密縣,原名為管謨業,寫了30多年的作家,只得從山東高密縣的桌案前走到聚光燈下。
在得諾獎前,莫言雖有大批擁躉,但他的知名度到底有多高?新浪微博的微話題——“之前你知道莫言嗎?”給出一組數字。截至記者發稿前,有19945位網友表示:說實話不知道莫言是誰。僅有4720人知道莫言。這組數據或許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但2010年大學畢業的肖文卻切身感受過莫言“遭遇冷場”的場景。
肖文回憶起自己讀大三時的一場講座:“作為文藝青年,聽說莫言要來學校辦講座還是很興奮的,地點在清華大學主樓的報告廳,算是級別比較高的。”此前,香港詞作家林夕辦講座時,肖文提前半小時到,卻發現連站的位置都沒有。于是肖文為看莫言,特意提前半個多小時到,到了才發現,報告廳里只有工作人員。
“當時場面真冷清,冷清到只要你想,就能要個莫言的簽名,我也沒啥準備,隨手從筆記本上撕了張紙請他簽。”肖文注意到,在莫言得獎后,校內網上立刻有人翻出了莫言那次講座的資料,還說當時的主辦方有眼光。
無論你是否情愿,似乎都不可避免地與“莫言”二字產生聯系。
莫言獲獎后,在媒體工作的王月接到朋友電話,她想知道王月手頭是否還有莫言的作品,因為網上根本買不到,連專門販賣二手書的網上,都遍尋不到莫言的作品了。
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面對面》欄目采訪時,莫言表示,不相信自己的書會被搶購,“那不可能的,肯定是夸張”。但事實如此。
近日,出版社都在緊急加印莫言的作品。在上海書城,緊急運來的二百多套莫言的作品被搶購一空,而此前,莫言的書每天最多能賣出兩三本。在不同的圖書網站,莫言的作品幾乎都有“人氣”標識,甚至他的作品被當作“限量版”禮物。就連記者的郵箱中,也會時不時冒出一封來自出版社的郵件,推薦莫言曾在該社出版過的圖書。
“莫言得諾獎前后受關注程度的反差很大,日常跟文學、閱讀毫無關系的人牽扯進來,使得那些對文學毫不關心的人也知道了莫言。”《收獲》編輯部主任葉開提醒大家:“莫言的書熱銷是件好事,但是我希望,那些因為莫言得獎而頭腦發熱去買書的讀者,能夠找時間去閱讀他的作品,而不是買來就將其束之高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