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棟保障性安居住房拔地而起,一條條“扶貧路”平坦寬闊……一樁樁利民實事,真真切切地辦在了群眾的心坎上。去年以來,我市民生辦立足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以人為本,加大財政投入,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為全市百姓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逐步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醫、老者有其養”等民生保障。
住有所居
廉租房、公租房、城市棚戶區改造……一系列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讓許多住房困難群眾喜笑顏開。“要不是趕上好政策,我這輩子也不可能住進這么好的樓房里。”家住主城區太陽新城小區的曹昌寶坦言。前半輩子都居住在單位福利房里的老曹在經歷了下崗、患病的一連串打擊后,一直渴望著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但是拮據的生活讓他只能對著鱗次櫛比的商品房望洋興嘆。
“后來社區了解到我的困難,幫我們申請了保障房,一個月只要交幾十元錢的房租,兩室一廳一衛一陽臺,住得很舒服。”和老曹一樣,我市有越來越多的低收入家庭正在或即將享受保障性住房的福利。
數據顯示:2012全市共開工保障性住房12916套,完成目標任務103%,其中廉租房2480套,公租房7442套,棚戶區2994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5694套,占目標任務109%,其中廉租房5198套,公租房5935套,城市棚戶區改造4561套。竣工保障性住房9681套,占目標任務109%,其中廉租住房1224套,公租房4376套,城市棚戶區4081套。新增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225戶,占目標任務225%。
病有所醫
去年以來,我市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通過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尤其擴大了對醫療保障方面的投入。
貴池區東湖路社區的龍愛琴去年5月初在市第一人民醫院查出得了宮頸惡性腫瘤。后轉院至江蘇省腫瘤醫院醫治,但高額的治療費用曾讓龍愛琴家人愁眉不展。在村干部的提醒下,龍愛琴愛人方習進帶著農村合作醫療的繳費數據等資料,去貴池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進行了登記,僅僅十天的時間,1萬元的補助款就打到了卡上。
“因為我是轉院去外省治療,所以手續稍微復雜了點,如果是在本地醫院醫治的話,出院的同時就能拿到報銷款,更加及時方便。”對于新農合高效工作機制,龍愛琴很是滿意。
據統計,2012年全市參合農民132.97萬人,參保率為101.28%;基金累計支出3.19億元,實際補償比59%,當年資金結余率14.3%。城鎮居民醫保2012年全市參保18.03人,完成計劃的129%,全市累計補償1.25萬人次,支付3620萬元。
老者有其養
“春天干燥,年紀大的人更要多吃一點蔬菜。”“豆干炒肉最好再燜的爛一點。”……日前,記者一走進貴池區牌樓鎮敬老院的食堂,就聽到王長江、劉同慶和章小云等院民代表在和工作人員一起安排著下周的全院伙食。
為全面提升老人幸福指數,牌樓鎮敬老院創新管理模式,讓住在敬老院的院民自己選出代表,和工作人員一起參與到敬老院的餐飲管理和伙食驗收。“這樣很好,想吃什么就吃到什么,雖然只是一盤菜,卻讓我們有了當家作主的感覺。”已經是“資深”院民的王長江說。牌樓敬老院的人性化舉措,正是我市切實推進民生工程后出現的喜人變化。
截至目前,全市五保對象10124人,發放農村五保供養資金3022萬元,其中五保集中供養7087人,供養標準由3200元提高到3520元,發放2534萬元;分散供養3037人,供養標準由1540元提高到1694元,發放488萬元。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在加速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市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改革發展取得的成果體現在利民、裕民、養民、惠民之上。2012年,我市全年共籌集民生工程資金22.13億元,完成計劃的113%,其中,中央、省級補助資金16.68億元,市縣級配套資金3.97億元,其他1.48億元;累計撥付財政資金18.42億元。33項民生工程11項補助發放類項目共發放7.42億元;6項社會事業類項目累計支出1.15億元;16項工程建設類項目累計撥付資金11.33億元。今年將繼續實施的33項民生工程,預計投入資金24.4億元,比上年度增長10%以上。
一項項民生工程的實施,給廣大基層群眾帶來實惠、送去溫暖,成為激發全市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強大動力。(伍晶晶 池州日報)
(編輯 馬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