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護學生營養的保障線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如何讓他們健康成長?不斷加大的投入、日益完善的長效機制、政府行動與社會公益的互動,都讓我們看到各方力量正在匯聚成愛心之河,推動著學校食堂建設走向完善,共同筑起學生營養的保障線。
加大投入,支撐學生營養保障底線
中小學校食堂建設無疑將成為國家營養改善計劃的中心任務。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經行動起來,積極配套中央財政資金,對食堂建設加大投入。
針對農村教學點缺少食堂的現狀,貴州省在為規模較大學校建設9961個食堂的基礎上,還按每個校點約1萬元的標準,幫助全省約3400個教學點建設小伙房,確保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全省所有教學點統一實行學校食堂供餐。
江西省專門籌集9億元資金,用于支持農村地區新建或改建4130余所義務教育學校食堂,并要求這些食堂建筑使用壽命須達到50年以上標準,且消毒設備配置完善。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各地政府在加強食堂建設上認識并不統一,一些地方政府仍停留在向學校直接供應食品的認識層面。隨著《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管理暫行辦法》的逐漸貫徹落實,這些地方有望“補課”,食堂建設的大規模投入可以期待。
依托食堂大面積推廣營養餐可能讓一些學校和縣級基層財政顯得捉襟見肘。針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建議,對于尚未建立食堂的邊遠貧困地區學校,可以按照“中央財政為主、省級財政為輔”的模式,在增加現有中央經費撥付額度的同時,進一步規范省級財政的配套比例,減輕基層財政負擔。